从造车新势力诞生后,一直有“蔚小理”的叫法,不过这一叫法已经从去年理想的强势崛起而改变,理想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总销量,都在“蔚小理”中独占鳌头。不过人红是非多,有网友就在近期以揭秘缺陷的名义抨击了理想旗舰车型L9。
近日,网络上流传着一张“理想L9,看不见的地方10个不能说的秘密”的图片,针对理想L9的空间、制动、安全、动力、配置、充电等多处进行质疑。
(资料图片)
对此,理想汽车官方针对这张网传图片进行了回应,回应内容包括车身空间、操控、车身、增程器、电驱单元、Nappa 真皮座椅、杜比全景声、魔毯、续航、空气悬架等。并称:“某国产电动车品牌的少数 KOL,在拼命推荐用户选择该品牌的同时,反而通过诋毁优秀的中国本土供应商来恶意抹黑其他国产品牌。该行为是典型的双标成瘾,诋毁成性!”
正面回应,为何被质疑偷换概念?
虽然理想汽车正面回应了各种质疑,但很多细心的网友看过回应后并不买账,纷纷调侃理想这是在偷换概念,回应了个寂寞。
根据网友的质疑,L9车长虽然超过5.2米,但内部空间却和5.1米的纯电车差不多,原因在于底盘逆向开发,增程器发动机等占空间。理想汽车回应的是理想L9长5218mm,轴距3416mm,车内有效空间L1为3461mm,得房率66.3%,高于宝马X7、奔驰GLS和某中大型纯电SUV。
不过作为对比,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智己LS7车身尺寸为5049*2002*1731mm,轴距却做到了3060mm,确实空间利用率更高。针对空间这一点,混动车在空间利用方面相比纯电车确实是存在劣势的,比如比亚迪汉的空间利用率也比不上海豹,有没有发动机对于车身空间利用率影响还是很大的,理想只和燃油车作比较确实有点不讲武德了。
对于理想这样的回应,网友也是表示,“蔚来全新es8主驾驶侧到尾门内壁有效长度3402,得房率66.7%,副驾得益于和所有其他车型都不同的设计理念,有效长度达到了3533,得房率69%。希望自己在回应市场问题的同时对友商的车型数据能更精准的测量。还有为啥只有第一个问题提到了全新es8?后面咋都不提了?”
至于制动、安全、动力、配置、充电等回应,许多网友看后表示,理想汽车就是避重就轻,偷换概念。直接在理想汽车微博评论回怼:除了第一条你写了车长有个对比,其他九条你怎么不比了?真是一波反向宣传,有失水准;1.5T增程器跟豪华品牌的3.0T L6比油耗???你不是新能源车吗???
有网友总结道:1、空间,我确实车长长,但内部空间没大很多 2、魔毯,确实没怎么搞,拉了几个传感器凑数 3、空悬、电机、增程器,你说得对,确实他们供应 4、扭转刚度确实不算太高,中保研之类的成绩还行 5、刹车距离确实长,麋鹿测试还行 6、喇叭自己凑了个规则,就是要和你们的7.1.4 不一样。
人无近虑必有远忧
面对网友的这十大质疑,理想汽车如今也正面回应了,虽然回应的有些不那么完美,也不能让所有消费者满意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还是会有很多消费者会继续选择理想L9。
近期理想汽车于北京交付中心完成了第40万辆的用户交付,成为国内首家最快达成40万辆交付的新势力车企。这主要是得益于増程电动结构和控制相对简单,并且小电池的优势让它比同级的电动车成本更低,让理想在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。同时聚焦家用SUV领域,也让理想大获成功。
而L9也是理想对于増程电动的“押宝”策略的集大成者,其就是现阶段燃油向纯电过渡的一个很好的代表,接下来理想汽车的销量应该还是会非常好。不过常言道,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理想汽车这种类似于“投机取巧”的产品策略,短期内来看,确实可以获得成功,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,就是理想对于技术并不看重。
在理想L9的城市NOA功能实际体验时,其面对人流无保护转弯、遇到障碍车辆顺利完成让行、平顺驶入驶出环岛,而且不管在复杂的城市道路还是乡道上都发挥稳定。但是,现阶段理想的城市NOA对于安全的追求也带来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。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转弯不够及时和车速较慢、不擅长超车的问题,面对一些特殊障碍物,算法无法做出决策,必须进行人工接管。这和蔚来、小鹏的自动驾驶表现还是有一定差距。
另一方面由于理想汽车属于增程定位,在超充与充电桩方面和小鹏蔚来也有着区隔,再加上其家用定位,理想对于性能的追求并不高,也就导致其机械素质并不是多突出,也意味着消费者对其品牌忠诚度并没有那么高。
比如魏牌蓝山上市后,销量就迅速跃升到了5000辆的体量,足以说明,面对产品点相近、性价比更高的车型时,消费者还是忠于价格。未来如果比亚迪、腾势这些全来中大型SUV这一领域竞技,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应该也不会像如今这般火爆了。
虽然此次质疑事件不会影响理想销量,但理想汽车也应该为自己敲响警钟,毕竟在信息时代,所有信息都是透明的,消费者对于一款好产品有自己的判断。从目前市场来看,理想汽车确实是赌对了增程路径,把中国消费者需求研究的也很透彻,但这不能保证其他车企不会模仿,也不能保证消费者永远忠诚,要想在新能源赛道跑的更远,不仅需要实打实的技术,还要看持续创新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