硝烟弥漫,热血青春
知识火种生生不息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与文化的知识火种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的青年学子一路南下、西迁。1938年4月,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,靠着艰苦卓绝的品质与敬畏学问的精神,创造了“中国现代大学办学史上的奇迹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《战火中的青春》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前提下,希望以年轻人的青春热血、理想抱负及纯真情感等视角表现历史主题,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。不仅全景式呈现了“西南联大”从南迁至北归8年办学的风雨历程,在制作上以“青春”作为切入点,将恢宏磅礴的历史叙事与青春特有的激情与励志结合,为主旋律题材剧开辟了一条新路。
全剧以程嘉树、林华珺、叶润名等6名学生的视角展开故事,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——他们有自己的青春、信念和执着信仰,有不凡的风骨与气度,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。《战火中的青春》正是通过这种把历史活化、让历史鲜活的人物塑造,才让这次与1937年热血青春的深情对望显得格外振奋人心。
结茅立舍,弦歌不辍
“联大精神”焕发新生
翻开西南联大师生名录,几乎可以看到半部中国近现代史。梅贻琦、张伯苓、蒋梦麟、闻一多、陈寅恪、钱穆、吴宓、朱自清、费孝通、叶公超、杨振宁、李政道、邓稼先、陈省身、许渊冲、任继愈、冯钟豫、朱光亚、梅祖彦、熊秉明……这些在各个领域卓有成就、为人熟知的大家,都出自西南联大。
《战火中的青春》聚焦众多历史人物,攫取他们的历史侧面并加以生动呈现,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。冯友兰面对日寇的刺刀,怒斥其虚伪;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,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;朱自清宁冒危险参加李公朴、闻一多的追悼会,并在十三位教授宣言上签名……知识分子的风骨让人敬仰,也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精神的缩影。
正如剧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饰演者王劲松说的那样,“西南联大应该被称作是中国文化的脊梁,这群文人的身上有一种很难解释的骨气、一种家国情怀,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把这种精气神展现出来,对现在的孩子们有一些启发和帮助。”
匠心巨作,回望历史
青春信仰代代传承
为了真实展现西南联大的办学之路,剧组辗转北京、湖州、常州、无锡、上海等多地取景,共经历9次转场、130天艰苦拍摄,行程近万公里。《战火中的青春》的拍摄,对剧中青年演员们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。“剧组拍摄的转场路线与当年西南联大南下路线相仿,个中艰辛让我们深刻体悟到西南联大‘刚毅坚卓’的精神。”王鹤棣表示:“在进组拍了第一场轰炸戏后,目睹‘横尸遍野’的街道,我真正意识到了当时国家到底经历了什么。”
此外,该剧还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的学子参演,年轻学子的蓬勃朝气与百年前的前辈们形象交叠,历史的呼应让人更加动容。南开大学学生表示:“这种重温历史仿佛是在和当年对话,有隔空对望历史的感觉,那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让我们每每回忆起来都心潮澎湃。”
一曲青春之歌奏响,联大的校旗重新飘扬。在这奔腾的历史江河中,不变的是青年人的热血与信仰,永远激荡在时代浪潮的最前端。每晚19:30,锁定江苏卫视幸福剧场,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南联大,回望那段难忘的战火中的青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