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市场动态 > >正文

1月31日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教授最新预测,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-5月 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综合各方面因素,对于我们的疫情,已经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:第一轮感染高峰已经接近尾声,第二轮感染高峰大概率是躲不过去。

现在疫情的形势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:民众觉得三年抗疫已经成为了过去式,但国内外专家对此都忧心忡忡。

现在国内的真实情况是什么?

多位专家在面向媒体表态时说的是:目前肯定是形成了短期的社会面群体免疫,这轮疫情已经进入尾声。

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,后续一定还会存在第二波、第三波疫情,但不会再像这一波疫情那样凶猛。

从专家的表态中普通大众可以确认几点:

1、社会面群体免疫已经形成,但是短暂的;

2、第二波、第三波疫情一定会存在;

3、不会像第一波疫情这么猛;

前两点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,但第三点存在一定的疑虑。

为什么我们第一轮比较猛?因为病毒的传播性当时实在是太强了,再加上国内几乎取消了疫情所有的防控措施,所以疫情出现了海啸般的感染。

也就是说,在第一轮感染高峰期中,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,全国疫情采取了“快速达峰”的模式。

什么意思?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造成大规模人群的集中感染。

好处就在于春节假期前后社会上没有出现第二轮小范围的感染高峰,但隐患也很明显。

全国人民形成抗体的时间基本都差不多,感染高峰并没有被拉长。

最为理想的感染状态是什么?就是分批感染。

我们可以看看德国。感染峰值被拉长,感染后的免疫屏障并不同步形成,大家不会一下子普遍都易感,随着反复感染,免疫屏障也会越来越稳固。

这段平静期我们需要做什么?从国家来讲,一定要加大相关药品的制造储备再度出现一定规模感染和“反复过峰”的可能性会加大。

前天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局宣布了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情况:

1月30日,医院死亡人数下降至434例。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局自1月以来第四次发布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据。包括前三次官方死亡数据,共有7万多人死亡。可以说,这种放松的近两个月比三年的疫情还要多。

幸运的是,幸运的是,终于活了下来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局发音:这一轮疫情已经结束。

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近期奥密克戎新毒株“双头犬”已经出现在60多个国家,占美国新冠毒株中位列第五。世卫组织也在监测追踪该毒株。

我国2022年11月13日,首次从天津报送的泰国输入病例样本中检测到CH.1.1变异毒株。到2023年1月30日,我国共发现24例CH.1.1及其分支,来源涉及到15个国家或地区。看来口罩还不能摘,手还要勤洗,消毒还得进行,聚集还要减少,防疫不能马虎,特别是在3—5月份。

CH.1.1是奥密克戎主流毒株BA.2.75的一个分支。澳大利亚病毒专家Mike Honey将其命名为Orthrus,意为希腊神话中的双头犬。因为它可能有很强的传染和逃逸能力。

目前并没有发现它有更强的致病能力,而至今国内发现的24例都是境外输入病例。但是开放后,不可避免会有更多的病例传入国内。

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公开表示,第二波感染高峰将在2023年5月至6月达到高峰。

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教授的最新预测,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-5月。

再根据分析美国、日本、西欧等国家的疫情感染规律,相关专家预测我国第二波感染潮可能会在今年3到5月份爆发。

从抗体消失和国外经验来看,这一时间段可信度极高。也就是说最快3月份国内第二轮感染高峰就可能会出现!

第二轮我们的担心是什么?

还是死亡人数。为什么?因为现在很多感染过的老人正处于身体恢复期,很多体质差的人再感染一次,后果可能非常严重。

留给我们每一个人准备的时间不多!

当下我们的平静期可能只有一个多月了!

对于高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都要加强新冠疫苗的下一针接种,我们仍然得提高警惕,因为在这段时间中,并不能排除病毒会变异或者是传播性加强,因此再次通过接种疫苗,提高自身免疫力,这样才能大规模的有效地保持人民群众对新冠疫情的防疫性。

在做好个人疫情防控同时,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,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;在做好自身健康管理的同时,与家人及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;对于兔疫有缺陷,免疫力低下,高风险工作岗位的人,或者是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感染高发人群,外出必须佩戴口罩。

老年人如何平安度过第二波高峰,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,要采取相应的措施,未雨绸缪,做好防护准备,防止老年人再次出现二次感染,这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老年人二次感染,可能症状更重,甚至严重危及生命,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和警惕,做好防范。

朋友们怎么看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!

​ ​ ​ ​ ​ ​ ​ ​

上一篇 下一篇
x
相关阅读